2020年8月18日 星期二

Role Models

去年聖誕節,我們一家人去了澳門探望宣教士余先生夫婦,在兩天內參予了四個聚會,並認識了兩位牧者,給我們留下不可磨滅的美好榜樣。 

來自美國的白牧師 

吃得到的愛 

白牧師來自美國,在澳門事奉了24年,講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。為了服侍「筷子箕」一帶的街坊,牧師和師母每星期五都會在教會舉行福音午餐會。教會地方雖然很小,卻很溫馨,因為有看得見、吃得到的愛! 

做到一頭煙發火  vs  天使般的和顏悅色 

師母是澳門人,也是傳道人,每星期負責做大廚並打點全場一切。對於我這無飯主婦而言,要預備十個人的飯菜已經是很大的工程,更何況要招呼百多人,真是不敢想像,我想我一定會弄得一頭煙,不是木無表情, 就是隨時會發火。師母氣定神閑、有條不紊,雖然午餐時間緊迫,既要煮飯又要指導短宣隊怎樣協助,她卻指揮若定,成竹在胸, 不但沒半點煩躁, 而且還像天使般和顏悅色,真是一個最有力的美好見證! 

豐富的福音午餐 

愛心午餐非常豐富,有蒜容飽、湯、洋蔥豬扒、燒牛肉、雪糕、奶茶及美祿。除了買菜做飯外,所有筵桌和餐具的擺放,餐後的執拾、場地的清潔全部由牧師夫婦和教會弟兄姊妹一手包辦。短宣隊除了協助午餐外,也為在座賓客預備詩歌、話劇、魔術、見證和禮物。 

不問收獲的付出 

聖誕節那天來的人特別多,共開了十多席,預備了百多份午餐,座上客除了一般街坊外,還有一些獨居老人和流浪漢。斗室內擠滿了人,各人為賓客忙得不可開交。我想如果我是小教會牧者,那麼消耗人力物力的聚餐,一年辦一次還勉強可以,可是如果每星期五都辦,那真是完全吃不消!但是白牧師和師母卻為了服侍街坊,為了福音,風雨不改,不辭勞苦,不問每次有多少人決志,教會增長了多少成,只是盡心去服侍,神就這樣將得救的人數漸漸加給他們。 

我看見了 

白牧師和師母除了關心附近的街坊外,也經常到監獄佈道,不斷出「去」,把各式各樣的人領向神,從他們身上我看見又學習了不問收成的付出。 

來自香港的陳傳道夫婦 

香港人變澳門人 

年青的陳傳道夫婦在澳門中澳聖經學院畢業後,就一家三口在澳門事奉。雖然是香港人,但他卻非常熱愛當地人,並以澳門人自居,打算在當地終老,對澳門有絕對的愛和認同。雖然澳門還算是不錯的城市,但你我都會心裏有數:「香港人」這個身份似乎比「澳門人」更教人自豪! 畢竟這種委身,這種認同,只有出於真正對澳門的愛才可以辦到。 

為主掃街、洗廁所 

為了服侍教會附近的街坊,與他們建立更緊密的關係,宣教士余先生夫婦、陳傳道夫婦和教會的弟兄姊妹帶領短宣隊,在教會附近一帶掃街、清潔, 為商戶清潔玻璃窗、玻璃門,甚至洗廁所,也在所不計。雖然這些都是厭惡性的骯髒工作,而且大都是第一次當街清潔(其實我們自己家中的洗手間也很少親自洗,往往都會有父母和工人效勞,更何況是公眾的呢!),事後大家都有同感,這無疑是接觸群眾的上好機會。當然我們事前會好好地介紹自己和教會,並會在最後送上一些聖經作禮物,好讓他們更認識教會和信仰。 

把冷漠變成愛 

陳傳道牧養的教會幾年前被一個無良牧師騙了一大筆金錢,為教會帶來沉痛的傷害;七年來沒有牧者,弟兄姊妹長期缺乏牧養。心靈負傷,靈性疲乏,教會停滯不前,幾乎癱瘓。陳傳道夫婦自從一年多前開始在教會事奉至今,教會已由三十多人增長至現今的一百人。 

隨傳隨到 

陳傳道夫婦謙虛地說自己,並不是差來牧養教會,而是服侍教會,服侍弟兄姊妹,更自詡為「隨傳隨到的傳道」,那裡用得着他們,他們就盡力而為。教會在他們上任後開始呈現合一的和諧,弟兄姊妹都從他們身上體味出甚麼是真正的信仰。他們表現出最有力的身教,怪不得短短一年多教會已有幾倍的增長。 

我看見了 

從他們身上我看見了謙虛、放下自我的事奉、與服待對象認同的委身態度。 

轉危為機的見證 

黑暗中的曙光 

直至親眼看見教會令人擊節讚賞的見證,深深打動了我們。例如教會在任何時候沒有忘記傳福音的使命,教會建堂不忘向地盤工人傳福音,定期請工人到教會午膳,與他們分享福音,結果多有工人信主。試想,從地盤來的工人肯定是汗流赤膊、滿腳泥沙,總不會是打扮光鮮吧,但別忘記神愛清潔整齊的人,更愛滿身臭汗的朋友啊! 

化危難為福音的契機 

謝婉雯醫生的犧牲,令人讚嘆和惋惜。SARS事件雖然是全香港最慘痛的回憶,但教會卻看準機會,借謝醫生因愛的犧牲的事實,即時辦了幾場佈道會,化當時的危難為福音的契機。 

生命中的priority 

教會的榜樣,令我學會了生命中縱有困難,但有「危」便有「機」,很多不如意事情都會是神變相的祝福,問題是我用怎樣的眼光面對。生命中沒有任何事,比讓自己認識神和讓人認識神來得重要,所以不管在人生中遇到任何挫折和逆境中,心中居首的仍是神 

瘦身計劃 人心惶惶 

六月,公司宣佈推出瘦身計劃,全公司人心惶惶。不過我痛定思痛,且有教會在前的榜樣,就立刻省悟到 : 既然有很多同事很快會離職,就要趁大家仍相聚的時刻,好好把握最後的機會向他們傳福音,於是決定在公司再辦第三次佈道會。 

公司第三次午間佈道會 

有了上兩次辦佈道會的辛苦經驗,實在不想再辦第三次,因為太吃力了。既要上班,又要照顧兩個女兒,再加上家裏有各樣長期病患者要看顧,真是分身不下。若不是神愛的感動和上文所述多位見美好的role model影響下,恐怕我並沒有這種衝破重重障礙的勇氣。 

二百人的佈道會 

經過一連串宣傳後,兩場的「天使家族」電影會共吸引了二百人出席,一人決志,大部份反應良好。單看出席人數似乎很不錯,不過我仍未滿意。畢竟公司有幾百位職員,幾千位學生,未能出席,未信主的,仍佔大多數,我仍需繼續努力。 

中送炭 

十月,三嵗的細女要做手術,雖然是小手術,但牧師常常記念她,除了分別在幾位朋友面前提及她的手術外,又多次為她祈禱,甚至有一次在教會崇拜中也特別提名為她禱告,令我們感到意外之餘,更是非常感動。手術完畢,師母又立即來電問候。未幾,奶奶的病情也愈來愈嚴重,牧師和幾位姊妹更到醫院探望,為她打氣。 

會講耶穌 vs 看見耶穌 

今天會講耶穌的人多的是,但能從身上表彰耶穌的基督徒卻鮮有。今日,未信主的人固然想要看活生生的耶穌,信了主的你和我,也委實需要好典範,好作榜樣,讓我們也能跟著腳踪走。 

默默耕耘  再上路 

有了這幾位牧者作典範,他們身體力行的榜樣,在我孤單的事奉心靈中灌注了一股暖流,憑著這股新鮮的動力,我會默默再耕耘,繼續近年來在以下三方面主要的事奉: 

      同事和學生 

除了返工以外,公司裡那幾千位學生和幾百位同事,仍是我關心的目標,是我存在的真正價值和原因。除了關心同事的得救外,我仍會堅持每天下班後,乘學生巴士向學生傳福音。 

      宣教士 

三百位從香港到世界各地事奉的宣教士,是最易被人遺忘的一羣前線戰士。多年來,我除了自己寫信、送禮物、請他們到舍下作客,甚至小住外,今後我希望可以鼓勵更多人,加入參予這關心宣教士的行列。 

      老朋友 

自從SARS出現後,猛然想起幾百位失散多年的老朋友,於是特意為他們寫了篇「真正的平安」的見證,逐一用電話和電郵向他們問候,並希望他們可以因信主而擁有真正的平安。我甚至有一個狂想,就是借小女兒嚴重心臟病的見證,每年在教會開一個生日佈道會,借生日會名義,分批請這些老朋友來到教會,向他們分享見證,並藉此介紹教會給他們認識,好讓他們日後隨時再來聚會。 

Passion 

久別重逢的老朋友,讀過我近年寫的傳福音見證後,都說我多年來傳福音的心志,沒有絲毫改變,仍是那麼熱愛人的靈魂等等。聽過這些形容詞,總是渾身不自在,常有格格不入的感覺。 

我完全談不上有甚麼傳福音的心志或熱愛人的靈魂,只是基督的愛常激勵我,使我對人愈來愈有一種自然流露的passion,而且是越來越強烈的那種。簡單而言,是衪的愛,時時刻刻地鞭策着我,關心衪所關心的,愛衪所愛的而已。 

雖然有時無可避免地,為家裡各樣煩惱所纏擾,但神常透過其他弟兄姊妹(如上述三位牧者)的生命鼓勵我前進,不至因逆境而使我的passion輕易熄滅。但願神的愛也常燃點起您的生命,好讓你能有效地照亮身邊每一個人!

 

(寫於SARS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